即便面對李洱,縱然渴望拜入八景宮,心境依然平穩(wěn)如初,絲毫不受圣人二字干擾。
始終保持沉穩(wěn)篤定,堅若磐石。
“作為天道圣人,您肩負(fù)著教化眾生的重任,玄都出身人族,雖無其他生靈那樣的天賦,但他……”
“卻毫無懼色迎接您的考驗!”
“懇請?zhí)迨ト私o予玄都一次機(jī)會!”
“玄都甘愿長跪于此,承受五百年風(fēng)霜、五百年烈日、五百年雨露,只求能被收入門下。”
每句話都透著玄都堅定不移的信念。
看著跪拜的玄都,李洱雖未開口,眼中已流露出贊賞之意。
身為圣人,李洱深知玄都所言發(fā)自真心。
若連這一點(diǎn)都看不出來,他也枉稱圣人。
“可想好了?”
李洱稍作停頓,平和的眼神突然多了一絲威嚴(yán)。
“至死不渝?!?/p>
玄都語氣堅定,聲音在大羅山上久久回蕩。
隨即再次伏地叩首。
果然,這次再無那股托起之力。
稍一用力,額頭便重重磕下。
咚——咚——咚——
三聲響徹天地,一聲比一聲真摯。
李洱滿意地點(diǎn)點(diǎn)頭。
“既然加入八景宮,吾便傳授你太清仙法。”
話音落下,李洱輕點(diǎn)指尖,一股浩瀚力量直入玄都元神,同時融入太清意志。
這意味著,玄都正式成為李洱 弟子 。
不過,李洱收徒并不意味著他會立教。
誰規(guī)定不立教就不能收徒?
出來混,錯就要認(rèn),挨罵也得挺住。
無需多言解釋,大家心里都明白。
貧富差距讓夢想蒙塵,夢中的人終究無法觸及。
聚散多次,這次便隨她去吧。
八景宮外,玄都得知入門于李洱座下,內(nèi)心激動難平。
即便他心志堅定,成為圣人 弟子 ,也難以保持平靜。
李洱賜下的太清仙氣迅速融入玄都體內(nèi),頃刻間,他感受到自身質(zhì)變。
人族天生適合修行,而玄都拜師于李洱門下,得太清仙法加持,未來不可限量。
作為親傳 弟子 ,李洱雖未立人教,但八景宮一脈代表著他的威儀。
他期望玄都不負(fù)厚望,光大門楣。
歷經(jīng)多次劫難,從巫妖時代到三皇五帝,再到人族崛起,玄都最終不過大羅金仙,比起其他首徒,進(jìn)程稍緩。
封神之戰(zhàn)中,還需老子主動獻(xiàn)出善尸太上老君,才化解門戶紛爭,實(shí)在有損顏面。
作為三教首席 弟子 ,至少應(yīng)為準(zhǔn)圣,方顯八景宮的超然地位。
因此,太清仙氣不僅灌頂啟蒙,還打通了玄都的先天道體。
先前如璞玉,如今已是美玉。
日后只需幾場功德行動,便可成就準(zhǔn)圣之身。
毋庸置疑,李洱收徒必傾囊相授,助其傲視群雄。
玄都深知這份機(jī)緣難尋,唯有師尊能給予如此恩惠。
“多謝師父栽培!”
回過神來,玄都再次恭敬行禮。
“無足掛齒!”李洱隨意揮了揮手,“今日收你為徒,也該為你引見兩位師叔?!?/p>
……
實(shí)際上!
元始與通天已恢復(fù)清明,卻未主動現(xiàn)身。
畢竟李洱收徒之事與他們無直接關(guān)聯(lián)。
再者,李洱先前的話語對他們造成極大沖擊,此刻他們對如何應(yīng)對李洱尚存猶豫。
“見過元始師叔!”
“見過通天師叔!”
這時!
隨著李洱帶著玄都返回,通天率先開口:“師侄無需多禮,今日本座師兄收你為徒,身為師叔自當(dāng)有所表示?!?/p>
話音未落!
元始已取出一座流光溢彩、神輝流轉(zhuǎn)的小爐,遞至玄都面前:“你師尊如何給你拜師禮我不管,但這陰陽爐乃是頂級先天靈寶,權(quán)當(dāng)是我送你的見面禮?!?/p>
陰陽爐表面籠罩著一層神秘氣息,一看便非凡品。
玄都看著這小巧爐子,有些遲疑,望向李洱。
“既然是師叔所贈,你就收下吧?!崩疃⑽炊嘌裕毖宰屗障?。
三清之中!
元始在分寶巖所得先天靈寶雖不及通天,但也不少,畢竟這是為立教所備。
既然他有意相贈,李洱自然不會推辭。
隨即!
通天也回過神來,笑著搖頭道:“元始你這家伙,心思倒是深啊!”
“我們?nèi)逯?,大師兄擅長煉丹,你擅長煉器,我擅布陣。
這陰陽爐本是你常用的煉器之物,里面必定留有你的秘法,你該不會是想奪師兄的徒兒吧?”
通天嘴上雖這么說,手中卻不停,一招之間取出一座寶塔。
“罷了,既然通天師叔如此慷慨,那我也不能小氣,此四象塔就賜予你了?!?/p>
……
看著通天將靈寶贈予玄都,李洱心中微嘆。
陰陽爐與四象塔,正契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四的奧義。
這兩件寶物,一主煉器,一含四象陣法,這份見面禮實(shí)屬厚重。
玄都受之有愧。
即便在原來的軌跡里,身為三教首徒的玄都,也沒能得到元始和通天如此厚遇。
看似隨意之舉,實(shí)則意味深長。
既賜寶又傳法,這般安排絕非常態(tài)。
修為至此,一舉一動皆有深意。
看似朦朧難測,實(shí)則已顯端倪。
這心機(jī)何在?
正是三清即將分道揚(yáng)鑣的信號。
緣由很簡單。
對所有欲超脫洪荒的準(zhǔn)圣強(qiáng)者來說,成圣之路無可阻擋。
縱使代價沉重,元始與通天又怎甘心看著李洱登頂,自己卻止步于準(zhǔn)圣?
因此,即便未來三清間必有量劫與爭斗,立教之心依舊堅定。
……
無疑,李洱對元始與通天的選擇并不意外。
三清漸行漸遠(yuǎn),不過是時間問題。
不成圣,便如螻蟻。
成圣,才是洪荒生靈的終極追求,哪怕代價巨大。
連李洱自己都明白,若無系統(tǒng)與契機(jī),他也可能向女媧借取圣人因果。
眼下,唯有先成圣。
得道者方能運(yùn)籌帷幄,否則不過虛妄一場。
洪荒之中,無實(shí)力者終究難成氣候。
三清本是一體,此念稍縱即逝,實(shí)則絕無可能。
一者,天道不容,三清若合,其他圣人何以自處?
二者,天地不容,道門雖盛,亦不能斷絕旁門之路。
三者,元始不愿,通天亦然,豈容他人長久居于己上?況二人皆為盤古嫡傳。
由此觀之,元始與通天別無他途。
身為盤古元神,天生圣人,有何理由放棄機(jī)緣?
生而為人,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有明知不可而為之者。
縱使代價是手足之情,亦無怨無悔。
然今時今日,李洱與元始、通天之間并無交惡。
僅是兩派之爭,未涉八景宮。
正因如此,玄都備受元始與通天看重,視作首徒。
此非虛名,而是真心傳授技藝,欲將煉器、布陣之法傾囊相授。
日后即便門派間生摩擦,玄都亦可調(diào)和一二。
今日賜寶傳法,正是種因,未來化解紛爭,即是結(jié)果。
對此,李洱默許玄都不必推辭,這是彼此間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