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怎么解釋?如何解釋?
蘇瑾心,沒錯,此刻坐在楚晚意和燕婷婷面前的不是蘇瑾秀而是她的孿生姐姐蘇瑾心。
此時的她面上平靜,內(nèi)心卻思緒翻涌。
當(dāng)年賞花宴,將湘王推下荷花池的不是別人,正是湘王自己。
一切還得從建安17年,宮中春日宴那日說起,那是皇上特許宜妃舉辦的生辰宴。
所有的皇子(女)、名門閨秀、世家子弟皆有受邀參加,當(dāng)中自然少不了蘇瑾秀姐妹和楚晚卿。
而當(dāng)日的主角除了宜妃外,自然便是已經(jīng)成年尚未納妃的湘王。
值得一提的是,彼時的靖王還在軍營中歷練,太子也早已選妃,其他皇子還未及冠。
春風(fēng)日暖,姑娘懷春,公子懷玉,恰好的年紀(jì)、最美的時節(jié),遇見了便是一眼萬年!
妹妹滿心滿眼的歡喜全被蘇瑾心看在眼里。
回府后的癡狂更是藏都藏不住:提筆是他,落畫是他,吟詩作賦還是他。
她家傻妹妹無可救藥的愛上了湘王。
姑娘甜美的心思只在閨閣里綻放,并未對外人道。
可好景不長。沒多久,蘇瑾秀便得知了自己的好閨友楚晚卿已被指婚給了湘王,這無異于往燒紅的烙鐵潑上了一盆冷水,燒心還冒煙。
她從最初的滿心無奈、嫉妒,漸漸變成憤懣、不甘,遂又生出一絲莫名的恨來,雖知不該,可又無法遏制。
愛而不能比愛而不得似乎更為磨人。
一向活潑好動的蘇瑾秀就此沉淪,也不喜言語了,性子沉悶得越發(fā)像她這個姐姐了。
轉(zhuǎn)眼到了又一年的春日,寧王府的賞花宴,蘇瑾秀姐妹又受邀參加了。
蘇瑾心本不想去,也不想蘇瑾秀去。奈何妹妹癡心不改,說是只想再見一面,也好從此死心。
當(dāng)晚,宴席還未散時,醉酒的楚晚卿便獨自一人來到荷花池邊賞月。
月色如水,少女微醺,兩相望,靜如玉。
同樣質(zhì)潤如玉的湘王似有約般隨性而至。
他應(yīng)是見池邊的少女神情落寞,好聲提醒對方莫要離水太近,還做出伸手相扶之狀。
少女既不回應(yīng)也不言語,像是不勝煩擾般揮手離開。
就是這一揮手,湘王便華麗麗的落水了。。。
整場花宴目光未曾離開過湘王的蘇瑾秀緊隨而至,蘇瑾心自不放心也一刻未敢離。于是,她們倆都看到了這不可思議的一幕。
蘇瑾心看得真真切切,蘇瑾秀自也看得明明白白。湘王再是身子骨弱,也絕不會因著一名小女子的隨手一揮便被推下水。
也正因看得明白,蘇瑾秀才斷定湘王定是心有苦衷,他并不喜歡楚晚卿。
連日來積壓在心里的憤懣與苦澀,此刻似被一道刺破云層的光點燃,她終于覓得宣泄心緒的裂隙,幾乎是奮不顧身的跑了過去,搭手救起落水的湘王。
被救后自覺狼狽不已的湘王殿下,在蘇瑾秀眼里,反覺因著那額間垂落的一縷濕發(fā),襯得他面色更加瑩白,俊美的容顏愈發(fā)真實通透。
他沾著水霧的睫羽微顫,眸色幽深,神情略顯憂傷的看了蘇瑾秀一眼,只這一眼,蘇瑾秀便徹底迷失!
于是乎,待眾人驚動,紛至趕來時,她鬼使神差的當(dāng)場指認了楚晚卿,一口咬定是楚晚卿借酒發(fā)瘋沖撞了湘王。
蘇瑾心被妹妹的言行驚得當(dāng)場石化。
然而,更令蘇瑾心迷惑的是,被蘇瑾秀拉上來的湘王全程都異常清醒,卻并未言語,默認了蘇瑾秀對楚晚卿的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