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后,客服部轉來一封特殊的投訴郵件,發(fā)件人是“李奶奶”,郵件內容很短,卻讓陳野心里一揪:“我家的老風扇用了十年,你們的智能系統(tǒng)連不上,客服說‘老家電不兼容’,可我舍不得扔,能不能想想辦法?”
?
客服主管拿著郵件來找陳野,語氣里帶著為難:“這種老家電的兼容問題,解決成本高,而且只有李奶奶一個人反饋,建議回復‘無法支持’,避免后續(xù)更多用戶提類似要求?!眻F隊里也有人附和:“李奶奶就是太固執(zhí),老風扇早該換了,沒必要為她一個人花精力,純屬找茬?!?/p>
?
陳野看著郵件里“舍不得扔”四個字,突然想起尋知廬的歪脖樹——老者沒因為它“歪”就放棄,反而花心思救它;李奶奶沒因為風扇“老”就丟棄,反而想讓它“跟上智能時代”。這背后,肯定藏著沒說出口的故事。
?
“我們去趟李奶奶家。”陳野把郵件放進文件夾,對小張說,“不看一眼那臺風扇,我不放心?!?/p>
?
李奶奶家在老城區(qū)的六層小樓里,沒有電梯,樓道很窄,墻上還貼著幾十年前的舊海報。陳野和小張?zhí)嶂ぞ呦渑郎先ィ瑒偳瞄T,就聽見里面?zhèn)鱽砭徛哪_步聲——李奶奶打開門,手里還攥著一塊擦得發(fā)亮的舊布,身上穿的棉襖洗得有些發(fā)白,卻很整潔。
?
“你們真的來了!”李奶奶的眼睛一下子亮了,連忙把他們讓進屋里??蛷d很小,家具都是舊的,卻收拾得一塵不染。那臺老風扇放在客廳的角落,外殼是米黃色的,有些地方掉了漆,扇葉上沒有一點灰塵,顯然是被精心照顧著。
?
“這是我老伴生前買的?!崩钅棠堂L扇的外殼,手指在“上海牌”的logo上輕輕摩挲,聲音有些哽咽,“他說這風扇耐用,能吹一輩子,現在他走了五年了,我想留著它,也想試試你們說的‘智能控制’——我腿不好,每次起身開風扇,都要緩好一會兒?!?/p>
?
小張蹲下身,仔細檢查風扇的接口——那是早年的兩孔插頭,沒有智能模塊,確實無法直接連接系統(tǒng)。他抬頭看了看陳野,眼神里帶著猶豫:“要改的話,得加個適配模塊,還要重新寫驅動程序,成本不低……”
?
“試試吧?!标愐芭牧伺男埖募绨?,目光落在李奶奶期待的眼神上,“不為別的,就為她舍不得扔的這份念想?!?/p>
?
小張拿出工具,在風扇插頭處加了個臨時適配頭,又打開筆記本電腦,在系統(tǒng)里臨時編寫適配程序。李奶奶坐在旁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小張的動作,手里的舊布攥得更緊了。
?
半小時后,小張按下手機上的“開風扇”按鈕——風扇“嗡嗡”地轉了起來,風還是和以前一樣柔和。李奶奶的眼淚一下子掉了下來,她伸出手,感受著風扇吹來的風,像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能轉!能轉!謝謝你啊小伙子,我終于不用起身開風扇了,老伴要是知道,肯定也高興?!?/p>
?
回去的路上,小張坐在車里,手里還攥著那個臨時做的適配頭,聲音有些沙?。骸拔抑坝X得‘投訴就是找茬’,覺得‘老家電沒必要兼容’,現在才知道,李奶奶的抱怨不是‘挑刺’,是‘想留住老伴的念想’,是‘希望自己能方便點’——這些沒說出口的話,才是真正的需求。”
?
陳野看著窗外掠過的老小區(qū),想起老者說的“雪是冬天的棉被”——抱怨就像雪,表面看是“麻煩”,化了就是“需求的水”?!拔覀兛偘选对V’當成‘敵人’,卻忘了它是‘最真誠的反饋’?!标愐罢f,“用戶不會平白無故抱怨,每一句‘不滿意’背后,都藏著‘我需要’——李奶奶說‘連不上’,其實是‘我需要留住回憶,也需要方便’;之前用戶說‘解綁麻煩’,其實是‘我需要換房時省心’?!?/p>
?
回到公司,小張牽頭成立了“老家電適配小組”。他們沒花太多成本,只是在系統(tǒng)里加了“老式協議庫”,還推出了“免費上門適配”服務——針對使用五年以上的老家電,工程師免費上門加裝適配模塊,幫用戶連接系統(tǒng)。
?
消息傳開后,很多老人都來咨詢,甚至有媒體報道了“為老家電裝智能‘翅膀’”的故事。有位記者采訪李奶奶時,李奶奶拉著記者的手說:“他們沒嫌我的風扇老,還幫我弄好了,這樣的公司,我們信得過!”
?
李奶奶后來特意寄來一袋自己做的芝麻餅干,附了張紙條:“風扇現在能用手機控制,鄰居都羨慕我,說你們是‘懂老人的好公司’。餅干是我自己烤的,沒什么好東西,你們別嫌棄?!?/p>
?
陳野把餅干分給團隊,在會議上說:“認知的共情,是把‘找茬’當‘提醒’,把‘不滿’當‘需求’。我們之前看不見李奶奶的需求,是因為眼里只有‘成本’‘效率’,沒有‘人心’;聽不見用戶的抱怨,是因為耳朵里只有‘麻煩’‘挑剔’,沒有‘真誠’。”
?
他舉起李奶奶的紙條,聲音有些激動:“答案藏在‘抱怨’里,藏在‘舍不得’里,藏在那些‘沒說出口的話’里——你愿意蹲下來聽,愿意設身處地想,就能找到別人看不見的答案;你愿意把‘用戶的難’當成‘自己的事’,就能做出別人做不出的溫度?!?/p>
?
老者聽說這件事后,寄來一包新采的明前茶,紙條上寫:“共情不是‘同情’,是‘看見’——看見李奶奶手里的風扇,就是看見她心里的念想;看見用戶的抱怨,就是看見他們未被滿足的需求。認知到了這層,答案就不再是‘功能’‘數據’,而是‘人心’?!?/p>
?
陳野把這包茶放在辦公室的書柜里,每次做產品決策時,都會拿出來聞聞——茶香清冽,像在提醒他:做產品,先做人;找答案,先找“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