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拍打在窗戶上的聲音像無數(shù)細小的手指在敲打。我盯著電腦屏幕上的空白文檔,右下角的時間顯示23:47,距離莫沉第二章交稿截止時間只剩13分鐘。
手機屏幕亮了又暗,我發(fā)出的五條消息和三個未接電話全部石沉大海。編輯部群聊里,陳姐每隔半小時就問一次"稿子來了嗎",技術(shù)部的同事還在待命,就等著上傳更新。
"莫沉,接電話啊..."我再次撥打他的號碼,聽筒里傳來冰冷的提示音。窗外一道閃電劃過,照亮了我蒼白的臉色。
按照合同,如果作家延遲交稿超過24小時,網(wǎng)站有權(quán)采取懲罰措施。雖然以莫沉的地位不至于真的處罰他,但首期就延遲,對讀者和網(wǎng)站都是不小的打擊。
我打開莫沉的社交媒體主頁,最后一條更新停留在三天前:"閉關(guān)寫作,勿擾。"配圖是一張書桌的照片,上面攤開著一本綠色封皮的筆記本。
筆記本...我瞇起眼睛放大圖片。那頁紙上似乎畫著某種樹形結(jié)構(gòu)圖,旁邊密密麻麻寫滿了小字,但太模糊看不清內(nèi)容。
手機突然震動,我差點跳起來。是陳姐:"聯(lián)系上了嗎?"
"還沒有。我再試試。"
"實在不行明天發(fā)個延遲公告吧。"陳姐的無奈透過屏幕傳來,"莫沉以前從不準時交稿嗎?"
我咬著下唇。實際上,第一章他提前了整整兩天交稿,修改意見也回復得極快。這種突然失聯(lián)的情況完全不符合他的作風。
又一道閃電劈過,照亮了窗外瓢潑的大雨。我做了個深呼吸,打開郵箱找到莫沉經(jīng)紀人上周發(fā)的行程表——上面有他家的地址。
"我去他家看看。"我給陳姐發(fā)消息,"可能有突發(fā)情況。"
"現(xiàn)在?"陳姐回復,"外面暴雨紅色預警!"
"截稿時間不等人。"我已經(jīng)抓起外套和傘,"保持聯(lián)系。"
電梯下到一樓,大廳保安老張驚訝地看著我:"林編輯,這么晚還出去?"
"急事。"我勉強笑了笑,撐開傘沖進雨幕。
雨水幾乎是橫著砸下來的,傘骨在狂風中發(fā)出不堪重負的呻吟。不到十秒,我的褲腳和鞋子已經(jīng)濕透,冰冷的雨水滲進襪子,每一步都像踩在冰水里。
叫車軟件顯示前方有78人在排隊。我咒罵一聲,攔下一輛路過的出租車。
"去哪?"司機從后視鏡打量我滴水的頭發(fā)。
"梧桐公館。"我報出地址,用袖子擦了擦臉上的雨水。
司機吹了聲口哨:"高檔地方啊。"
我沒有搭話,忙著查看手機。莫沉依然沒有回復,社交媒體也沒有更新。一種不祥的預感爬上脊背——他會不會出什么事了?
梧桐公館是城中有名的作家公寓,許多文化名人都住在這里。出租車在暴雨中艱難前行,平時二十分鐘的路程開了近四十分鐘。
"到了。"司機在小區(qū)門口停下,"訪客要登記。"
我付完車費沖進崗亭,保安要求出示身份證并聯(lián)系業(yè)主確認。我報出莫沉的名字和樓號,保安撥通了內(nèi)線電話。
漫長的等待后,保安搖搖頭:"沒人接。"
"我有急事!是他出版社的編輯,關(guān)于稿件的緊急事情。"我急得跺腳,"您看這是我的工作證。"
保安猶豫了一下:"D棟1702,您自己上去吧。不過業(yè)主不開門的話,我也沒辦法。"
電梯上升的十幾秒里,我的心跳快得幾乎要蹦出胸腔。走廊盡頭的1702室門前,我深吸一口氣按下門鈴。
沒有反應。
我又按了三次,最后開始敲門:"莫老師?我是林小諾!您在里面嗎?"
就在我考慮要不要叫保安時,門鎖"咔噠"一聲開了。
門縫里露出一張我?guī)缀跽J不出的臉——莫沉的眼睛布滿血絲,下巴上冒出了青黑的胡茬,白色襯衫皺巴巴的,領(lǐng)口解開了三顆扣子。最驚人的是,他手里握著一個半滿的威士忌酒杯。
"林編輯?"他的聲音沙啞得嚇人,"現(xiàn)在幾點?"
"午夜十二點二十。"我被他的狀態(tài)震驚了,"第二章截稿時間已經(jīng)過了二十分鐘。"
莫沉的眼神恍惚了一下,然后突然變得銳利:"今天周五?"
"是的!"我忍不住提高聲音,"我們約好今晚交第二章的!您沒看我的消息和電話嗎?"
他轉(zhuǎn)身走回屋內(nèi),沒有關(guān)門。我猶豫了一下,跟著進去,順手帶上了門。
公寓內(nèi)部出乎意料的簡潔,幾乎沒有什么裝飾??蛷d里只有一張沙發(fā)、一個書架和一張大工作臺。臺面上堆滿了書籍和紙張,筆記本電腦合著,旁邊是那本綠色封皮的筆記本,還有半瓶威士忌。
莫沉放下酒杯,打開電腦。屏幕亮起的瞬間,我看到文檔里只有短短三行字。
"您...還沒寫完?"我小心翼翼地問。
他揉了揉太陽穴:"寫不出來。"
這三個字從他口中說出來如此沉重,仿佛用盡了全部力氣。我從未見過這樣的莫沉——脆弱、迷茫,甚至有些自我厭惡。公眾面前那個永遠冷靜自持的作家形象此刻蕩然無存。
"是情節(jié)卡住了嗎?"我走近幾步,"也許我可以..."
"你幫不上忙。"他打斷我,聲音里帶著我從未聽過的疲憊,"這次不一樣。"
窗外的雨聲填補了室內(nèi)的沉默。我注意到他書架上整齊排列的作品集,每一本都是文學市場的暢銷書,每一部都獲得過重要獎項。這樣的作家,怎么會突然"寫不出來"?
我的目光落在那本綠色筆記本上。莫沉立刻合上它,動作快得可疑。
"讀者很期待第二章。"我輕聲說,"第一章發(fā)布后,我們收到了上千條評論。"
他冷笑一聲:"無非是些'好期待后續(xù)''莫老師太厲害了'之類的廢話。"
"不全是。"我掏出手機,打開讀者評論區(qū),"有人寫了長篇讀后感,說您描寫的小鎮(zhèn)讓她想起自己的家鄉(xiāng);有人說槐樹下的鐵皮盒子讓他哭了,因為他小時候也埋過時間膠囊;還有位讀者說,您筆下的女主角讓她想起了自己已經(jīng)去世的妹妹..."
我的聲音漸漸哽咽。這些評論我全都讀過,每一個字都記得。莫沉的小說觸動了許多人內(nèi)心最柔軟的部分,包括我自己。
莫沉靜靜地聽著,目光落在我手中的手機上。他伸手接過,指尖不經(jīng)意擦過我的手背,冰涼的觸感讓我心頭一顫。
他慢慢滑動屏幕,閱讀那些評論。不知是不是錯覺,他緊繃的側(cè)臉似乎柔和了一些。
"這位'青溪舊夢'說,"我指著一條長評,"'故事里的小女孩爬樹摘槐花那段,讓我想起了七歲那年為了給奶奶摘槐花治病,從樹上摔下來的經(jīng)歷。作者怎么知道我的膝蓋上也有一道月牙形的疤?'"
莫沉的手指突然停住。他抬頭看我,眼神復雜難辨:"這是真實評論?"
"當然。"我點頭,"需要我登錄后臺給您看IP證明嗎?"
他搖搖頭,突然合上電腦:"給我兩小時。"
"什么?"
"兩小時后給你完整的第二章。"他站起身,眼中的迷茫已被熟悉的銳利取代,"你可以在這里等,或者我寫完發(fā)你郵箱。"
我看了看窗外絲毫沒有減弱跡象的暴雨,又看了看手機上車軟件顯示的"當前區(qū)域無可用車輛"。
"我...在這里等吧。"我說,"您需要咖啡嗎?"
莫沉挑了挑眉:"你會煮咖啡?"
"專業(yè)級。"我指向開放式廚房,"如果您不介意我用您的廚房。"
他嘴角微微上揚,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近乎微笑的表情:"咖啡機在左邊櫥柜。別碰那包藍山,其他的隨意。"
說完,他拿著筆記本電腦和那本綠色筆記本走進書房,關(guān)上了門。
我長舒一口氣,脫下濕透的外套掛在衣架上,輕手輕腳地走進廚房??Х葯C是高端貨,旁邊整齊排列著七八種咖啡豆。我選了中度烘焙的哥倫比亞豆,熟練地研磨、沖泡。
咖啡香氣很快彌漫整個客廳。我端著兩杯咖啡走到書房門前,猶豫了一下,輕輕敲門:"莫老師,咖啡好了。"
沒有回應。
我提高聲音又喊了一次,依然沒反應。擔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我試探性地推開門:"莫老師?我進來了..."
書房里,莫沉背對著門坐在書桌前,筆記本電腦屏幕亮著。令我驚訝的是,墻上貼滿了照片和筆記——都是關(guān)于《時光深處的回響》的素材。有些是老房子的照片,有些是手繪的地圖,還有幾張泛黃的老照片,看不太清楚內(nèi)容。
"放桌上。"他沒有回頭,手指在鍵盤上敲擊如飛。
我小心地把咖啡放在他手邊,瞥見屏幕上已經(jīng)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他居然在這么短時間內(nèi)寫了這么多?
"兩小時。"他再次強調(diào),"別打擾我。"
我識相地退出書房,輕輕帶上門??蛷d里,我給自己找了條毯子裹住濕冷的雙腳,開始處理手機上的工作郵件。雨聲、鍵盤聲和咖啡的香氣構(gòu)成了奇妙的安寧氛圍,我竟不知不覺靠在沙發(fā)上睡著了。
"林編輯。"
一個低沉的聲音喚醒了我。我猛地坐直,毯子從身上滑落。莫沉站在面前,手里拿著一個U盤。
"寫完了?"我揉了揉眼睛,看向墻上的時鐘——凌晨兩點四十,確實差不多兩小時。
"校對過了,直接發(fā)布。"他遞來U盤,眼睛里的血絲更多了,但神情卻比之前輕松許多,"讀者...那些評論,謝謝你。"
我接過U盤,不小心碰到他的指尖。這次是溫熱的。
"不客氣,這是我的工作。"我站起身,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呃...現(xiàn)在外面雨還很大,車也叫不到..."
莫沉看了看窗外依然肆虐的暴雨,出乎意料地說:"廚房里有食材。我餓了。"
"啊?"
"你會做飯吧?"他挑眉,"編輯不都是全能選手嗎?"
我張了張嘴,不知該如何回應這突如其來的留客。更讓我震驚的是,莫沉居然主動提議共進晚餐——或者說,凌晨的早餐?
"我...會做一些簡單的。"我謹慎地回答。
"冰箱里有什么做什么。"他說完走向浴室,"我沖個澡。"
等浴室水聲響起,我才回過神來,走向廚房打開冰箱。里面的食材出乎意料的豐富且整齊:雞蛋、培根、各種蔬菜、奶酪...甚至有一盒新鮮的蘑菇。
我拿出幾樣食材,開始準備簡單的意面和沙拉。廚房用具一應俱全,而且都是高端品牌??磥砟岭m然不常下廚,但對廚具要求很高。
水燒開時,莫沉擦著頭發(fā)走進廚房。他換了一件深藍色家居服,頭發(fā)濕漉漉的,整個人看起來年輕了許多,也柔和了許多。
"需要幫忙嗎?"他站在我身后問道。
這個距離近得能聞到他身上沐浴露的清香,混合著淡淡的威士忌和咖啡味道。我的手指不小心碰到鍋邊,燙得"嘶"了一聲。
"小心。"他遞來一塊冰,"你經(jīng)常這樣冒雨去催稿嗎?"
"第一次。"我用冰敷著手指,"也是第一次遇到作家失聯(lián)。"
他輕笑一聲,聲音低沉悅耳:"我也第一次被編輯上門催稿。"
我們相視一笑,某種奇妙的默契在空氣中流轉(zhuǎn)。莫沉主動拿出餐具擺好,甚至找出兩根蠟燭點上。
"停電了?"我開玩笑地問。
"氛圍。"他簡短地回答,但嘴角微微上揚。
燭光下,我們分享了這頓簡單的宵夜。令我驚訝的是,莫沉吃得很認真,甚至稱贊了我的廚藝。
"你經(jīng)常做飯?"他問。
"大學時在餐廳打工學的。"我回答,"那時候夢想開家小咖啡館,邊寫作邊煮咖啡。"
莫沉抬起頭:"你寫作?"
"只是些幼稚的隨筆。"我連忙搖頭,"和您這樣的專業(yè)作家不能比。"
"叫我莫沉。"他突然說,"私下里。"
我愣住了,叉子上的意面滑回盤中:"這...不太合適吧?"
"名字就是用來叫的。"他啜了一口紅酒——他不知什么時候開了一瓶,"說說你的寫作。"
在燭光和紅酒的作用下,我漸漸放松下來,講述了自己如何從小熱愛文學,如何在大學里偷偷寫小說,又如何因為現(xiàn)實考慮選擇了編輯這份工作。
"明智的選擇。"莫沉點頭,"寫作是條孤獨的路。"
"但您走得很成功。"
"成功不等于不孤獨。"他的目光落在遠處,"有時候我在想,如果當年沒有..."
他突然停住,搖了搖頭:"不重要了。你的編輯工作做得很好,特別是讀者互動那塊。"
這個突如其來的贊美讓我臉頰發(fā)熱。我們聊起了文學、電影和音樂,發(fā)現(xiàn)彼此都喜歡村上春樹和坂本龍一。莫沉甚至拿出珍藏的黑膠唱片放了起來。
當《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的旋律在雨夜中流淌時,我恍惚覺得這一切都不真實——那個高冷疏離的莫沉,此刻正和我分享他最私人的音樂收藏。
雨停了,天邊泛起微光。我堅持要告辭,莫沉沒有強留,但堅持叫了車并送我下樓。
"第二章..."在等車時,他突然開口,"是因為你才完成的。"
我心跳漏了一拍:"我?"
"那些讀者評論。"他看著遠處,"提醒了我寫作的意義。"
車來了,他為我拉開車門。就在我準備上車時,他突然輕輕抓住我的手腕:"謝謝,林小諾。"
這是他第一次叫我的全名。簡單的三個字,卻讓我胸口一陣發(fā)緊。
回到家,我立刻打開U盤里的文檔。第二章講述作家在老房子里發(fā)現(xiàn)了一本日記,里面記載著小女孩和一個男孩的夏日友誼。那個男孩總是帶著一本綠色封面的筆記本,記錄下小女孩說過的每一句話...
我的手指懸在鍵盤上方,久久不能落下。綠色封面的筆記本?就像莫沉那本?
窗外,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我決定暫時擱置這些疑問,先把第二章發(fā)布出去。就在我上傳完文件準備補覺時,手機震動了一下。
莫沉發(fā)來的消息:"睡了么?第二章反響如何?"
我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剛發(fā)布,讀者還沒起床呢。您怎么還不睡?"
"習慣了熬夜。"他回復,"今天...謝謝。"
簡單的兩個字,卻讓我抱著手機在床上滾了一圈。我強迫自己用專業(yè)的口吻回復:"應該的。您好好休息,下周見。"
"嗯。晚安,小諾。"
"晚安"后面跟著我的名字,這個小小的變化讓我心跳加速。我把手機貼在胸前,閉上眼睛卻睡不著。腦海中全是今晚的畫面:雨中的公寓、燭光下的晚餐、他叫我名字時的聲音...
第二天中午,我被陳姐的電話吵醒。
"小諾!第二章爆了!"她興奮地說,"點擊量破紀錄,評論區(qū)都炸了!莫沉寫了什么神情節(jié)?"
我迷迷糊糊打開電腦查看數(shù)據(jù),確實驚人。更驚人的是莫沉在凌晨五點回復了幾條讀者評論——這在他以往是絕無僅有的行為。
其中一條回復特別醒目。讀者"青溪舊夢"問:"小說里的綠色筆記本有什么特殊含義嗎?"
莫沉的回復是:"那是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鑰匙。"
我盯著這行字,思緒飄回他書房里那本綠色筆記本。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鑰匙...這是什么意思?和我又有什么關(guān)系?
手機又響了,是莫沉:"反響不錯。下周交稿前,我想先和你討論下情節(jié)走向。有時間嗎?"
我咬著嘴唇回復:"當然,這是我的工作。"
"不全是工作。"他回道,"我想聽聽你的...個人看法。"
我盯著這條消息看了足足一分鐘,心跳聲大得仿佛整個房間都能聽見。這算是什么?職業(yè)交流?還是...更私人的邀約?
不管怎樣,我知道一件事:我和莫沉之間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悄然改變了。
"第三章節(jié)奏太慢了。"我咬著筆帽,盯著屏幕上莫沉發(fā)來的最新稿件,"主角在老房子里的獨白占了整整八頁..."
陽光透過辦公室的落地窗灑在桌面上,距離那次雨夜催稿已經(jīng)過去了兩周。莫沉如約每周五準時交稿,甚至提前發(fā)給我預覽。我們的工作關(guān)系變得出奇地順暢——直到這一章。
我斟酌著用詞,在文檔批注欄寫下建議:"此處可增加一些外部事件推動,比如鄰居來訪或發(fā)現(xiàn)新線索,避免過多內(nèi)心獨白影響閱讀節(jié)奏。"
發(fā)送郵件后,我忐忑地刷新著收件箱。以往莫沉回復極快,但這次整整一小時沒有動靜。
手機突然震動,屏幕上跳出莫沉的名字。我手一抖,差點把手機摔到地上。
"接電話,接電話..."我深吸一口氣滑開接聽鍵,"莫老師?"
"你的批注我看了。"莫沉的聲音通過話筒傳來,低沉而平靜,"你認為讀者沒有耐心品味文字?"
我的心跳加速:"不是沒耐心,而是網(wǎng)絡連載需要更強的情節(jié)驅(qū)動力。第三章結(jié)尾的懸念很好,但第四章開頭節(jié)奏突然放慢,讀者可能會..."
"我寫的是文學,不是廉價懸疑小說。"他的語氣冷了幾分。
我握緊手機,指尖發(fā)涼:"我知道,但即使是文學也需要平衡藝術(shù)性和可讀性。您看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抒情段落和情節(jié)推進是交替進行的..."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我?guī)缀跄芟胂竽涟櫭嫉臉幼印?/p>
"你讀過原版日文《挪威的森林》?"他突然問。
"呃,不,中譯本..."我有些窘迫。
"翻譯丟失了百分之三十的韻律。"他的聲音忽然帶上了一絲溫度,"不過...你的類比有道理。我會考慮調(diào)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