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穹,吃飯了!”張素芬端著菜從廚房出來,招呼道。
“來了,媽?!眳撬窇艘宦?,迅速在手機上敲下最后一行字。
吳所畏:
17:25:嗯,舉報人是挺厲害的。這種人渣,就該曝光出來。你先吃飯吧,我媽喊我了?;仡^聊。[再見]
與此同時,城市的另一頭池騁房間,池騁靠座椅里。
思緒卻有些飄遠。
那天的畫面,毫無預兆地再次闖入腦海。
他準備讓司機開車離開時,視線不經意掃過街角一家招牌閃爍、門口煙霧繚繞的黑網(wǎng)吧。
然而,一個身影卻從那扇污跡斑斑的玻璃門里閃了出來。
是吳所畏。
池騁的目光下意識地追隨著那個身影。吳所畏像一尾融入渾濁溪流的魚,迅速地混入街邊步履匆匆的人流。他的步伐很快,帶著一種刻意的低調,但身形卻透出一種難以掩飾的、沉甸甸的疲憊感。肩膀微微垮著,走路時甚至有些不易察覺的虛浮,仿佛腳下踩著棉花。他蒼白的側臉在路邊廉價霓虹燈招牌變幻的光線下閃過一瞬,那上面沒有任何屬于他這個年紀的高一少年該有的輕松、好奇或是打游戲后的亢奮,只有一片冰封般的、近乎漠然的平靜,以及在那平靜之下,眼底深處濃得化不開的、仿佛靈魂都被抽空的倦意。
那種疲憊感……池騁微微蹙眉。很真實,很沉重。不像是通宵打游戲后的萎靡和困頓,更像是一種精神被極度壓榨、長時間高度緊繃后驟然松弛下來的透支。就像……他見過的一些人,在完成一件需要耗盡全部心神、不容有失的重要事情后,那種脫力感。
池騁當時沒有叫住他,只是隔著車窗玻璃,目光沉沉地追隨著那個單薄的身影,直到他消失在街角的陰影里。這個疑問,如同投入心湖的一顆小石子,漾開了幾圈漣漪,便暫時沉了下去。但這幅畫面,連同吳所畏身上那種奇特的、與周遭環(huán)境和他自身年齡都格格不入的冰冷疲憊感,卻清晰地烙印在了池騁的記憶里。
此刻,在這安靜的書房里,這幅畫面再次浮現(xiàn)。池騁放下手中的筆,身體向后更深地陷入椅背,修長的手指無意識地輕輕敲擊著光滑的扶手。他的眼神落在窗外沉沉的暮色中,帶著一絲探究,一絲玩味,還有一絲連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對這個謎一樣少年的濃厚興趣。
他到底……去那網(wǎng)吧做了什么?
日子在表面的平靜下悄然流逝。孟韜事件的余波在首都醫(yī)大尚未平息,但對于遠在另一個城市、埋首于學業(yè)和系統(tǒng)任務的吳所畏來說,那只是計劃表上被劃掉的一項。
這天放學,班主任在班上宣布了一個消息:“同學們注意一下,市里舉辦的‘未來之星’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開始報名了!主題是‘節(jié)能·環(huán)?!ぶ腔凵睢?,鼓勵大家結合所學知識,發(fā)揮創(chuàng)意,設計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小發(fā)明或者模型。一等獎獎金有五千元,還有機會參加省級選拔!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到我這領取報名表,下周五前交初步設計方案!”
教室里頓時響起一片嗡嗡的議論聲。五千塊!對很多學生來說是個不小的誘惑。有人摩拳擦掌,有人覺得太麻煩。
吳所畏收拾書包的動作頓了一下。
沒有猶豫,走到講臺前領取了報名表。
【叮!檢測到宿主參加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
【任務:宿主比賽獲得市級一等獎】
【獎勵:金幣*100,現(xiàn)實貨幣10000元】
回到家,狹小的飯桌上攤開了紙筆。張素芬看著兒子吃完飯就趴在桌上寫寫畫畫,好奇地問:“小畏,寫作業(yè)呢?”
“嗯…不是,老師讓參加個比賽,設計點東西?!眳撬奉^也沒抬,專注地在紙上勾勒著線條。
吳所畏的筆尖在紙上快速移動。他并沒有天馬行空地構思什么科幻概念,而是將目光投向了生活中最普遍也最耗能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家庭熱水供應。傳統(tǒng)的電熱水器耗電巨大,太陽能熱水器受天氣影響嚴重且效率有待提升。他結合近期在“學習空間”里惡補的物理學、材料學和基礎電子知識,尤其是關于熱電轉換和熱量回收利用的模塊,一個構想逐漸清晰。
他要設計一個“復合能源智能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
接下來的日子,吳所畏的時間被切割得更碎。白天上課,晚上在學習空間里進行更深入的模擬計算、結構優(yōu)化和控制邏輯設計。周末,他用攢下的零花錢和之前做小工剩下的一點錢,跑遍了電子市場、五金店和舊貨市場,淘換所需的材料:小塊的太陽能電池板(實驗用)、拆機的TEG模塊、微型水泵、二手單片機開發(fā)板、保溫材料樣品、各種規(guī)格的管件接頭……
他的“工作室”就是自己那張舊書桌和床底下的空間。張素芬看著兒子搗鼓那些“破爛”,雖然不解,但看他專注認真的樣子,也只是默默地把飯桌多留出一塊地方給他。
終于,在提交方案截止日的前一天,一個看起來有些簡陋但結構清晰、部件齊全的縮小比例模型誕生了。主體是一個透明亞克力水箱,連接著小型太陽能板和小巧的循環(huán)管路,控制板和電容組被巧妙地集成在底座里。吳所畏用萬用表測試了TEG在模擬熱源下的微弱輸出電壓,看著水泵在電容供電下成功啟動,推動水流循環(huán),他緊繃的臉上終于露出一絲幾不可察的釋然。
初賽方案順利通過。吳所畏憑借其清晰的思路、扎實的理論依據(jù)和聚焦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向,進入了決賽——現(xiàn)場展示與答辯環(huán)節(jié)。
決賽在市青少年宮舉行。寬敞明亮的大廳里,布置著各個入圍項目的展臺。參賽者大多是高中生,也有少數(shù)初中生,他們的作品五花八門:有炫酷的機器人模型、有復雜的編程作品、有精美的環(huán)保藝術裝置……相比之下,吳所畏那個用亞克力板、舊水管和電子市場淘來零件拼裝起來的“熱水器模型”,顯得格外樸素甚至有些寒酸。他穿著洗得發(fā)白的校服,安靜地站在自己的展位前,與周圍一些穿著光鮮、父母陪同甚至請了指導老師的選手形成鮮明對比。
評委們依次巡視。當走到吳所畏的展位時,幾位評委老師起初也被其外觀的簡陋愣了一下。但當吳所畏用清晰、沉穩(wěn)、沒有一絲多余廢話的語調開始講解他的設計理念、節(jié)能原理、創(chuàng)新點和可行性分析時,評委們的眼神漸漸變了。
他們仔細查看了模型的構造,詢問了TEG模塊的效率、電容的儲電能力、控制邏輯的細節(jié)。吳所畏對答如流,數(shù)據(jù)準確,原理闡述透徹,甚至能指出當前模型中受限于成本和材料存在的不足以及未來優(yōu)化的方向。他的表現(xiàn)不像一個臨時抱佛腳的學生,更像一個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的工程師。
答辯結束,評委們交換了一個贊賞的眼神。
頒獎典禮在下午舉行。當主持人念到“一等獎”獲得者時,清晰地報出了吳所畏的名字和他項目的名稱!
臺下響起稀稀拉拉的掌聲,更多的是驚訝和難以置信的目光。一個看起來如此普通甚至有些窘迫的少年,一個其貌不揚的模型,竟然打敗了許多看起來更“高大上”的作品?
吳所畏在眾人復雜的目光中走上臺。聚光燈打在他身上,他依舊沒什么表情,只是眼神平靜地接過獎狀和那個裝著五千元現(xiàn)金的大信封。他微微鞠躬,動作標準卻帶著一種疏離感。
就在他轉身準備下臺時,目光不經意地掃過臺下前排的嘉賓席。一個熟悉的身影猝不及防地撞入眼簾。
池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