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年秋,西夏舊地的麥浪剛被收割,李浩已在中興府的舊州衙里鋪開了軍防圖。
羊皮紙上密密麻麻標(biāo)注著新測的驛站和烽燧,
哲別送來的軍報就壓在圖角 —— 十萬降卒已完成整編,正等著新的部署。
“先把騎兵按地域分編?!?李浩用狼毫在圖上劃下三道線,“從西夏降卒中選精騎八萬,
加上原有的二十萬蒙古騎兵,共編三十萬騎兵。” 他指尖點向東方,
“調(diào)十二萬去大金邊境,沿黃河布防,每隔五十里設(shè)一個烽燧,騎兵每日巡邏,
遇金國探馬不必追擊,只需記下動向?!睅は碌暮霰貋碛行┎唤猓骸笆f騎兵只守不攻?
是不是太浪費了?”“守是為了更好地攻?!?李浩從案上拿起金國商人的密報,
上面寫著金國黃河沿岸的糧倉位置,“等我們用青鹽換夠了糧食,冬天就是最好的進攻時機。
” 他轉(zhuǎn)向西遼方向,“三萬騎兵去西遼邊境,不用筑城,
就駐在草原上 —— 西遼的牧民熟悉我們的騎兵,看見玄色旗幟,就不敢輕易越界。
”最南邊的吐蕃諸部是新的顧慮。李浩讓人把吐蕃的地圖掛起來,
上面用紅筆圈著幾個部落的位置:“吐蕃人善山地作戰(zhàn),派五萬騎兵去河湟谷地,
先和他們的首領(lǐng)通商,送些茶葉和布匹,若有部落敢侵擾邊境,就用騎兵襲擾他們的牧場,
讓他們知道厲害?!辈奖f的整編更費心思。
李浩讓文人出身的參軍念出名冊:“十萬駐守兵按城池大小分駐,中興府留兩萬,
克夷門、落思城各留一萬,其余城池按人口多少分駐 —— 每城至少要有五百甲士,
配備火藥和投石機?!?他特別強調(diào),“駐守兵里,西夏降卒和蒙古兵各占一半,
吃飯、訓(xùn)練都混編,不許分陣營。”負責(zé)運輸?shù)氖f兵勇多是西夏的農(nóng)戶,
李浩特意讓他們帶著農(nóng)具參軍:“運輸隊不僅要運物資,還要在驛站旁開墾荒地。
” 他指著軍防圖上的空白處,“從克夷門到中興府的驛站,每處種五十畝青稞,
明年春天就能收獲 —— 這樣運輸隊自己就能解決一半糧草。
”整編后的軍隊很快顯露出成效。駐守克夷門的士兵里,有個叫木合的西夏降卒,原是鐵匠,
竟帶著蒙古兵修復(fù)了投石機的齒輪;運輸隊的西夏農(nóng)戶教蒙古兵辨認可食用的野草,
在戈壁上找到了新的水源。有次金國商人路過邊境,看見蒙古兵和西夏兵一起修補城墻,
忍不住對向?qū)дf:“這大明的軍隊,倒像一家人。”軍隊整編的同時,
西夏舊地的大明政策已落地生根。在靈州,新上任的知州是個大宋文人,他按李浩的吩咐,
把西夏貴族的舊宅改成學(xué)堂,讓周先生派來的學(xué)子教孩子們讀書。
有個西夏老秀才起初不肯讓孫子去,直到看見學(xué)堂里既教漢字,也講西夏的歷史,
才松了口:“只要不忘本,學(xué)什么都行。”攤丁入畝的推行讓民心徹底歸服。秋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