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李軒決定建一個風力驅動的鍛造車間,用于鋼鐵深加工。先鍛造一些近現(xiàn)代的武器,用于賣貨途中的防身。由于沒有硝酸和棉花也沒有雷汞,只能造幾把單發(fā)米尼手銃,在單發(fā)米尼手銃成熟后再做幾把單發(fā)火銃步槍。
在靠近煉鐵爐旁邊的一個小山頭上正好有一塊約三畝平地,李軒就在上面建了幾個工棚,在原來的小高爐旁邊用耐火泥做了一些木工工具模具,澆筑了全套木工工具,又澆筑了幾個風車軸承,當然了軸承的質量遠遠低于現(xiàn)代軸承,他澆筑的軸承只有形狀 上相似,估計使用時間有現(xiàn)代軸承的10%就不錯了,因為現(xiàn)代軸承都加有錳和鉻等金屬,使得現(xiàn)代軸承的耐磨度和硬度都很高。
李軒的鐵水澆筑的軸承的材料雖然也能稱之為鋼,但硬度和耐磨度就不行了,應對的辦法就是多做幾個軸承,以數(shù)量彌補質量不足,但實際上對于這個時代已經(jīng)足夠可以了。
木工機械工具完工后,李軒招了一些本村的還在家里的人,招了9人,6男3女,當然了老少都有。李軒畫了風車的基本圖紙,這些人就可以 開始制作風車的葉片和骨架,風車葉片做好后,又把軸承用豬油抹上代替潤滑油,加上澆筑的曲軸和連桿一架簡單的風車鍛造設備就算完成了。
緊接著李軒根據(jù)設計的手銃的槍管,造了五根16公分長的鋼管模具,澆筑后得到的內徑為0.9公分,壁厚為0.4公分.根據(jù)鋼管的內徑做了幾個拉膛線的絲錐,絲錐經(jīng)過菜籽油淬火硬度已經(jīng)高于槍管的硬度。李軒又在下面的小河灘中找了一些顏色為白色有點透明的二氧化硅含量高的河沙再加上一點堿面,李軒建了個小玻璃窯,再用焦炭加熱到1500度,在小玻璃窯中就得到了半透明的類似玻璃的琉璃。隨后李軒把這些琉璃敲碎,用于撞針撞擊底火時增大能量,由于沒有雷汞只能采取笨法子,又在槍膛后部增加一個凹槽用于安放固定燧石,當火藥和碎玻璃渣混合物倒入底火部分由于撞針撞擊,產(chǎn)生火花進而引燃槍膛內火藥,槍膛內的火藥發(fā)生爆炸產(chǎn)生推力,推力推動鉛制的米尼彈丸旋轉著沖出槍管。
槍膛的火藥也采用硝也就是硝酸鉀60%,硫磺采用15%,木炭粉10%,白糖15%。當然從縣城藥鋪買的硝純度不夠,李軒把這些硝敲碎后溶于水又加入一些草木灰泡過的水這些草木灰泡過的水里含有碳酸鉀和硝溶液里的鈣、鎂離子形成碳酸鈣,碳酸鎂沉淀,隨后又將析出的固體過濾后得到更加純凈的硝溶液,加熱后得到更加純凈的硝。
買的所謂白糖根本不白,甚至有點發(fā)黑,李軒把這些白糖加水后又加入木炭讓木炭吸附糖溶液雜質,用棉布過濾后又加入黃泥,攪拌后又重新過濾一遍,然后加熱結晶就做成了純度較高的白糖。李軒又根據(jù)槍管內徑做了一些模具澆筑了二佰多發(fā)前面是圓錐后面的圓柱底部是凹槽的米尼彈用于試驗,定型后再澆筑更多的米尼彈,膨脹的氣體頂住米尼彈底部凹槽,蹭大了米尼彈體,米尼彈體在膛線的作用下,急劇旋轉,這就在角動量守恒的原理下穩(wěn)定地飛向目標。
為了安全起見李軒又在后膛做了一個鐵殼護住底火和撞針部分以防炸膛。整個手銃和現(xiàn)代的盒子炮大小差不多,但是李軒的手銃是單發(fā)的,李軒挑了一把和最信任的兩個幫手,在山里找了個靶場,立下靶子,最后測定這把手銃的射程大約200步也就是300米,在130步內具有殺傷力,在一百步內可以破單層甲。看到這個效果李軒很滿意,于是又根據(jù)實驗結果做了定制前裝火藥和定制后裝底火發(fā)火藥。
這樣裝藥速度就快了許多可以保證一分鐘之內可以發(fā)射5發(fā)子彈。底火發(fā)火率能在九成以上 對付一般的土匪路霸足夠了,出發(fā)時一般前后底火都裝上,槍管塞入米尼彈為了防止走動時掉落,再在前面槍管上塞上一個塞子,等準備開槍時再把塞子拔掉,后面拉開撞針,撞針上的彈簧也是通過拉伸后的鐵條卷成彈簧狀然后加熱后通過菜籽油淬火增加強度做成的。
這樣的手銃李軒做了五個,平時由李軒保管,需要去縣城送貨時,再讓他信任的另外兩人各持一把,隨后李軒又打造了五把米尼步槍,槍身長度在一米五左右,加上0.5米的刺刀整個槍身在2米左右,米尼步槍經(jīng)測試射程達到340步,也就是540米,300步內有殺傷力,二百五十步內破單甲,二百步內破雙層甲,這樣在碰到土匪后開完槍后可以近距離搏斗,為了防止土匪的弓箭,李軒又用薄木板外面敷上一層鍛打車間打制的鐵皮。這樣盾牌既輕又堅實。
整個盾牌和人的身高相當,盾牌立起來正好把人身體護住,如果兩人一組,一人持盾一人射擊,可以做到完美配合。隨后李軒又在工人挑了可以信賴的六人做成兼職護衛(wèi)隊,平時干活有時間就參與李軒的訓練,如果去縣城運貨就挑選幾個負責押運,李軒深知在明末這個亂世,流民,關外韃子很快就會交替登上這個古老的華夏舞臺,如果自己沒有武力做為支撐,自己可能很快就會成為士紳或者土匪流氓的口中餐,最后被吃的連渣都不會剩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