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處于巫妖量劫之中,天機(jī)晦澀難明,被重重遮蔽擾亂,但李洱已成就圣位,稍加思索,便有了眉目。
“有意思?!?/p>
了解天機(jī)后,李洱不禁一笑。
“原來是師徒緣分。”
元始和通天聽到這話,目光一亮。
收徒?
這豈不是立教的契機(jī)?
或許借此事能讓李洱有所轉(zhuǎn)變,一切便可順理成章。
當(dāng)下,兩人便拉過李洱說:“既然與師兄有緣,我們不妨一同去看看?!?/p>
“究竟是誰,能成為我們的師侄!”
元始和通天的想法瞞不過李洱。
他剛離開紫霄宮,回來就有師徒緣分的跡象。
傻子都明白這是天道的安排。
目的顯而易見。
不過李洱并未點(diǎn)破。
不立教并不等于不能收徒。
誰規(guī)定立教才能收徒?
隨即,李洱點(diǎn)頭道:“那就去看看吧?!?/p>
大羅山!
作為洪荒眾生傳頌的道門圣地,如今這里已被神化。
李洱成圣后,這種說法更加盛行。
作為新晉圣人李洱的道場,這里顯然有著特殊意義。
大羅山的山門設(shè)有一套復(fù)雜陣法,尋常人無法進(jìn)入。
唯有大氣運(yùn)者方可通行,否則會被阻于門外,更談不上求道問學(xué)。
然而今日,大羅山腳下竟出現(xiàn)了一名不速之客——一位先天人族。
他并無任何道法修為,卻能置身于此,初看頗為奇異。
但細(xì)察之下,可見其氣運(yùn)卓然,與眾不同,這才得以接近此地。
不過,他未知的是,單憑氣運(yùn)不足以抵達(dá)大羅山,還需貴人指引。
天穹之上,元始與通天注視著這名人類,對其資質(zhì)頗為贊賞。
“女媧所造人族,雖未習(xí)得道術(shù),卻是天生的修道之體,出生即為先天道體,實(shí)屬罕見。”
“此人性格沉穩(wěn)淡泊,正適合大道修行?!?/p>
這并非元始與通天為了勸李洱收徒而夸大其詞,而是此子確有潛力。
作為女媧首批創(chuàng)造的先天人族,每個(gè)人體內(nèi)皆存女媧精血,天生具備先天道體。
這樣的天賦,無疑非凡。
眼前的這位人族,雖出身普通,但若有機(jī)遇修道,定能脫穎而出。
連元始與通天見后,都萌生收徒之意。
只是收徒不僅看資質(zhì),還需考量緣分與心性。
顯然,這師徒之緣不在元始與通天,而在李洱。
……
聽到元始和通天的評價(jià),李洱淡淡開口:“此子與我有緣?!彪S即話鋒一轉(zhuǎn),“然則,你們可曾思考過,他是如何越過首陽山,來到此處?”
前腳剛拒了天道立教,后腳就有 弟子 登門拜師,這真是巧合嗎?
此言一出,元始與通天立即有所察覺。
望向三十三天外的方向,神色稍顯怪異:“大師兄的意思是,這是天道的安排?”
“或許吧。”李洱輕瞥下方的人族一眼,隨后說道,“也可能是女媧的主動示好。”
正如李洱所說,李洱不立人教讓天道震怒,而女媧也因此受到波及。
李洱不立人教,女娃不得不填補(bǔ)人教空缺。
畢竟人族由女媧所創(chuàng),當(dāng)初李洱找她時(shí),她的戒心讓她錯(cuò)過了良機(jī)。
天道不會直接逼迫李洱,但女媧必須彌補(bǔ)人教不足。
聽到李洱提到女媧,性急的通天再也按捺不住。
甕聲甕氣地問:“大師兄,我一直不明白,你為何不愿立人教?”
元始雖未開口,但從他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對李洱的關(guān)注。
李洱終于回應(yīng)。
“洪荒白藕青荷葉,三清本是一體?!?/p>
“如今我們還能以兄弟相稱,是因?yàn)樯形戳⒔?,所以沒有道統(tǒng)教義的分歧。”
“創(chuàng)立大道之教,掌握天下之勢,你們可知三教日后爭斗的后果?”
元始與通天聞言,心中迅速閃過諸多念頭。
仿佛抓住了什么,卻又什么也沒抓住。
“若三清想繼續(xù)保持兄弟情誼,三教就不該各自為政,否則,道統(tǒng)之爭、門派紛爭,乃至量劫之爭……”
“便是三清兄弟情誼斷絕之時(shí)!”
“我拒絕立教,終究是為了避免你我將來反目成仇?!?/p>
聽罷此言,元始與通天臉色大變。
他們原以為已在紫霄宮預(yù)見了證道之境。
然而,李洱的話卻揭示了一個(gè)更加殘酷的事實(shí)。
盡管殘酷,理智卻讓他們明白……大哥所言為真!
自家之事,唯有自知。
三清雖同源而出,但各自之道仍有差異。
這也正是李洱能夠斬卻三尸,而他們毫無寸進(jìn)的緣由。
斬尸尚且如此,未來證道成圣、道統(tǒng)爭鋒、量劫博弈……
結(jié)局早已昭然若揭。
片刻間,元始與通天皆陷入沉思。
唯有李洱,在話落之后悄然隱去,出現(xiàn)在那名人族青年面前。
大羅山下!
青年停下腳步,俯身跪于山前,一動不動,屏息凝神。
他深知此乃天賜良機(jī),稍縱即逝,絕不能錯(cuò)失。
忽然,他察覺到遠(yuǎn)處有人靠近。
一人乘青牛而來,氣質(zhì)超然,宛如仙人。
無需刻意彰顯,李洱周身已顯非凡。
圣人終究超越洪荒,凌駕萬物之上。
他的身后,隱約可見紫氣環(huán)繞,令人敬畏。
“人族玄都,拜見道門圣人,愿圣人壽域無疆?!?/p>
“哦?”
李洱聞言,眸光微凝,審視玄都。
他原以為玄都是老子 弟子 之名由師父賜予,未曾料想竟是其本名。
八景宮玄都紫府,正是因此得名。
難怪二人早有師徒之緣。
李洱眼中,似有萬象流轉(zhuǎn)。
“既然如此,你既知曉我是道門圣人,今日還敢阻我山門前路?”
“玄都并非有意于此攔路?!?/p>
聽罷此言,玄都不懼李洱降罪,僅是平靜搖頭。
即便局勢如此,他說話依舊從容不迫:
“只因當(dāng)年圣人悟道,著成《道德經(jīng)》,我有幸目睹此景,心生仰慕,特來求道……”
“懇請圣人收徒徒?!?/p>
話音剛落,玄都再次跪下叩首。
然而,當(dāng)他剛要俯身叩頭時(shí),額頭卻無論如何也觸不到地面。
“你既明我身份,又憑什么認(rèn)為我能接納你?”
望著面前的玄都,李洱忽覺那些追求神秘的高人或許自有道理。
實(shí)則,他們并非故意賣弄,而是借此試探。
道不合,志難同。
有時(shí)雖有師徒緣分,卻未必能長久相伴。
試看闡教十二金仙,本是元始天尊傾心栽培,結(jié)果如何?
收徒眾多,最終竟一一離散,改投異派,修習(xí)佛法。
這便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雖然玄都一生并無背叛之舉,但別忘,那是因?yàn)槔献訕O力保全,甚至舍棄自身善尸太上老君入天庭,助他化解劫難,才得以解脫。
如今,李洱雖為老子,但老子非李洱。
故而,他必須仔細(xì)檢驗(yàn)玄都,看他是否合自己心意。
……
不得不提!
玄都日后聲名鵲起,雖得益于人教傳承,但更重要的是——
他的道心堅(jiān)不可摧。